河海大学张行南教授
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Professor Zhang Xingnan at Hohai University

国际期刊

注:*表示通讯作者,+表示第一作者为课题组学生

Ma,L., Zhang, X.*+, Wang,H., & Qi, C. (2018).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s of Ecological Flow inRivers with Flow Reductions Due to Water Storage and Hydropower Projects inChina. Water, 10(8), 1091.

Fang,Y. H., Zhang, X.*+,Corbari, C., Mancini, M., Niu, G. Y., & Zeng, W. (2017). Improving theXin'anjiang hydrological model based on mass–energy balance. Hydrology andEarth System Sciences.

Kan,G., Li, J., Zhang, X., Ding, L., He,X., Liang, K., ... & Zhang, Z. (2017). A new hybrid data-driven model forevent-based rainfall–runoff simulation. 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,28(9), 2519-2534.

Fang,Y. H., Zhang, X.*+, Niu,G. Y., Zeng, W., Zhu, J., & Zhang, T. (2017). Study of the SpatiotemporalCharacteristics of Meltwater Contribution to the Total Runoff in the UpperChangjiang River Basin. Water, 9(3), 165.

Qu,B., Zhang, X.*+,Pappenberger, F., Zhang, T., & Fang, Y. (2017). Multi-model grand ensemblehydrologic forecasting in the Fu river basin using Bayesian model averaging.Water, 9(2), 74.

Zhang,T., Zhang, X.*, Xia, D.,& Liu, Y. (2014). An Analysis of Land Use Change Dynamics and Its Impactson Hydrological Processes in the Jialing River Basin. Water, 6(12), 3758–3782.

Liu,Y., Zhang, X.+, Xia, D.,You, J., Rong, Y., & Bakir, M. (2013). Impacts of Land-Use and ClimateChanges on Hydrologic Processes in the Qingyi River Watershed, China. Journal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, 18(November), 1495–1512.

Liu,J., Chen, X., Wu, J., Zhang, X.,Feng, D., & Xu, C. Y. (2012). Grid parameterization of a conceptual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through integration of a sub-grid topographicindex: necessity and practicability.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, 57(2),282-297.

Liu,J., Chen, X., Zhang, X., &Hoagland, K. D. (2012). Gri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based algorithms fordetermination of hillslope width functions through flow distance transforms.Water Resources Research, 48(4).

Zhang, X., Liu, Y., Fang, Y.,Liu, B., & Xia, D. (2012). Modeling and assessing hydrologic processes forhistorical and potential land-cover change in the Duoyingping watershed,southwest China.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the Earth, Parts A/B/C, 53–54, 19–29.

Zhang, X.-N.*, Xia, D.-Z., Jing,L.-Y., & Bakir, M. (2008). Study of Hydrological Simulation on the Basis ofDigitized Basin.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, 13(5), 317–320.

Zhang, X., & Lindström, G.(1997). Development of an automatic calibration scheme for the HBV hydrologicalmodel. Hydrological Processes, 11(12), 1671–1682.

Zhang, X., & Lindström, G.(1996).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 SWEDISH AND A CHINESE HYDROLOGICAL MODEL 1.JAWR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, 32(5), 985-994.


国内期刊

程中阳, 张行南, 方园皓. 集水面积阈值确定方法在嘉陵江流域的比较应用[J]. 人民长江, 2017, 48(15):25-29.

程中阳, 行南. 涪江桥流域雨量站网分布与面雨量误差关系研究[J].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 2017(10):174-178.

王留杰, 张行南, 方园皓,等. 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在长江上游流域的适用性评估[J]. 水力发电, 2017, 43(3):18-22.

马易君, 张行南, 方园皓. 基于山坡Pe'clet数推求土壤水蓄水容量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17(9):22-24.

刘威, 张行南, 方园皓. 饶河流域未来水资源量变化预测分析[J].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, 2017, 28(3):15-19.

金聪, 张行南, 夏达忠. SWAT分布式模型在新兴江流域径流模拟中的应用研究[J].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 2017(1):97-102.


耿兵, 张行南, 夏达忠,等. 传统单位线和地貌瞬时单位线在腰古流域的对比研究[J]. 水力发电, 2016, 42(5):12-15.

黄平, 张行南, 徐涛,等. 常用免费DEM数据质量分析[J].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, 2016, 14(2):75-81.

胡龙颂, 张行南, 夏达忠,等. 基于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综合干旱指数新方法及其应用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16(4):11-14.


马天儒, 张行南, 夏达忠,等. 基于门限交互式回归模型的感潮河段潮位预报[J]. 人民长江, 2015(8):19-22.

马天儒, 夏达忠, 张行南,等. 基于双向交互式回归模型的镇江站高潮位预报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15(2):50-52.

潘宇微, 张行南, 夏达忠,等. 新安江模型与DHSVM在中小流域的比较研究[J]. 水力发电, 2015, 41(4):15-18.

杨哲, 张行南, 夏达忠,等. 基于包气带厚度的流域蓄水容量计算及水文模拟[J]. 水力发电学报, 2015, 34(3):8-13.


陈文艳, 夏达忠, 张行南. 数字滤波法分割基流的论证[J]. 水力发电, 2014, 40(2):37-40.

贾云飞, 张行南, 夏达忠,等. 水文倒推法在区间流域枯季径流模拟中的应用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14(12):22-25.

马天儒, 夏达忠, 张行南,等.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镇江站高潮位预报模块设计[J]. 人民长江, 2014(9):8-10.

石超, 龚霞, 张行南,等.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平通河流域水文模拟[J]. 三峡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4(4):19-23.

刘羽婷, 张行南, 刘伯娟. 基于地形带分类的最佳阈值与河网密度关系研究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4, 31(4):17-20.


王刚, 张行南, 刘扬扬,等. 嘉陵江流域NDVI年季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3, 41(1):21-25.

师杰, 张行南, 夏达忠,等. 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/覆被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分析[J]. 长江科学院院报, 2013, 30(1):1-7.


荣艳淑, 张行南, 姜海燕,等. 长江上游区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及其对水分循环的影响[J]. 地球物理学报, 2012, 55(9):2889-2897.

刘建芬, 王慧敏, 张行南. 城市化背景下城区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对策[J]. 河海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 2012, 14(1):73-75.

淑娇, 刘扬扬, 张行南,等. 嘉陵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分析研究[J]. 三峡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2, 34(3):38-42.

徐灵, 张行南, 张文婷,等. 水务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[J]. 三峡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2, 34(4):4-9.

张文婷, 张行南, 刘永志. 承灾空间淹没相对风险评估方法研究[J]. 三峡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2, 34(5):39-42.


张涛, 张行南, 张文婷,等. 基于SWMM的管网变化对城市水文特征的影响分析[J]. 三峡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1, 33(2):16-19.

方园皓, 张行南, 夏达忠. 基于TOPMODEL的流域水文模拟研究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11(6):14-17.

张行南, 吴泰兵, 夏达忠. 基于改进适度指数法的流域流水网阈值确定研究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11, 29(4):18-20.

王晓航, 盛金保, 张行南,等. 基于GIS技术的溃坝生命损失预警综合评价模型研究[J]. 水力发电学报, 2011, 30(4):72-78.

王祥, 张行南, 张文婷,等. 基于SWMM的城市雨水管网排水能力分析[J]. 三峡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1, 33(1):5-8.

方园皓, 张行南, 夏达忠. HEC-RAS系列模型在洪水演进模拟中的应用研究[J]. 三峡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11, 33(2):12-15.

刘建芬, 王慧敏, 张行南.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防洪减灾对策研究[J]. 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 2011, v.21;No.127(s1):371-373.


刘伯娟, 张行南, 夏达忠. 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案构建范式应用研究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10, 28(3):14-16.

夏达忠, 张行南, 方园皓,等. 基于降雨喷淋控制系统的降雨强度配比控制[J].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 2010, 29(9):4-7.

欧剑, 杨勇, 马进荣,等. 临海疏港公路对台州湾水动力影响的模拟研究[J]. 海洋学研究, 2010, 28(2):79-89.

刘扬扬,张行南, 徐双全,等. 长江口滩涂地形冲淤分析研究[J].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 2010, 19(11):1314.

夏达忠,张行南, 贾淑彬,等. 基于土壤物理特性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推求方法[J].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, 2010, 29(10):18-20.

马进荣,张行南. 浮泥水域水流挟沙力公式初探[J].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, 2010, 2010(1):50-55.

张行南, 彭顺风. 平原区河段洪水演进模拟系统研究与应用[J]. 水利学报, 2010, 41(7):803-809.


夏达忠,张行南. 复杂大流域洪水预报方案通用化构建技术研究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09, 27(5):40-43.

张行南, 丁贤荣, 张晓祥. 数字流域的内涵和框架探讨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9, 37(5):495-498.

夏达忠,张行南. 分布式实时洪水预报方案构建范式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9, 37(5):516-522.

徐俊增, 彭世彰, 张行南,等. 两种Penman-Monteith公式计算草坪草参考腾发量的适用性[J]. 农业工程学报, 2009, 25(12):32-37.

张文海, 张行南, 高之栋. 苏北花岗片麻岩地区USLE模型的试验研究[J]. 水土保持研究, 2009, 16(4):5-10.

欧剑, 张行南, 左一鸣,等. 一维河网非恒定流数学模型的并行计算[J]. 江苏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9, 30(5):518-522.

欧剑. 基于GIS的河床演变分析系统设计研究[J]. 水文, 2009, 29(6):6-8.

欧剑, 马进荣, 张行南,等. 大通至长江口整体水动力模型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9, 37(3):258-262.

耿庆斋, 张行南, 朱星明. 基于多维组合的水利科学数据分类体系及其编码结构[J]. 河海大学学报:自然科学版, 2009, 37(3):346-350.


张光辉, 费宇红, 张行南,等. 滹沱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流场异常变化与原因[J]. 水利学报, 2008, 39(6):747-752.

张文婷, 张行南, 刘永志,等. 基于GIS的风暴潮洪水风险分析系统研究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08(2):44-47.

慈慧. 基于ETM+遥感数据的滨海湿地信息提取研究[J].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 2008,44(21):109-112.


赵海伟, 夏达忠, 张行南,等. 传统新安江模型在流域分布水文模拟中的应用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07, 25(5):27-30.

马进荣, 张晓艳, 张行南. 大通至长江口洪水演算数值模拟[C]// 中国海洋. 2007.

刘永志, 张行南, 张文婷,等. 基于GIS和OREMS的洪灾避难系统[J]. 灾害学, 2007, 22(3):17-21.

周爱霞, 张行南. 优化适线法在水文频率分析中的应用[J]. 人民长江, 2007, 38(6):38-39.

张文婷, 张行南, 刘永志,等. 风暴潮洪水风险图制作研究[J]. 灾害学, 2007, 22(2):114-118.

李发文, 冯平, 张行南. GIS和模糊相似贴近度在洪灾安置区评价中的应用[J].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, 2007, 16(2):256-256.

周爱霞, 张行南, 夏达忠. 洪灾风险度量方法研究[C]// 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. 2007.

王随霞, 张行南, 朱辰华,等. 基于MODIS数据的黄河水体提取方法研究[J]. 人民黄河, 2007, 29(3):27-28.

马喜堂, 杨庆君, 张行南. 聊城市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[J]. 山东水利, 2007(12):30-31.

周爱霞, 张行南, 夏达忠. 洪灾风险度量方法研究[J]. 水利学报, 2007(S1):495-499.


刘建芬, 张行南, 夏达忠. 中国实行洪水保险的可行性研究[J]. 灾害学, 2006, 21(3):76-80.

杜迎燕, 夏达忠, 张行南,等. 基于GIS的水文模型对象解析[J]. 东北水利水电, 2006, 24(9):19-21.

张行南, 段唯鑫. 苏通长江大桥实时水情预报系统[J]. 水利科技与经济, 2006, 12(5):318-321.

刘永志, 张行南, 张文婷. 基于X3D的数字地球系统的研究[C]//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. 2006:490-492.

周爱霞, 张行南, 高连峰. 基于DEM和IHS变换的遥感图像反立体纠正方法研究[J].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, 2006, 22(6):42-44.

张行南, 张文婷, 刘永志,等. 风暴潮洪水淹没计算模型研究[C]// 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. 2006:20-23.

刘永志, 张行南, 张文婷. 基于X3D的数字地球系统的研究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06, 18(s2):490-492.

刘建芬,张行南, 耿庆斋,等. 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研究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6, 34(1):25-27.

张行南, 王晓航. 基于GIS的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研究[J].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, 2006, 4(2):36-38.

耿庆斋, 张行南, 王思宇. 基于MO的二维正交曲线网格生成技术及其应用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06, 24(3):18-20.

张行南, 张文婷, 刘永志,等. 风暴潮洪水淹没计算模型研究[J]. 系统仿真学报, 2006, 18(s2):20-23.


张行南, 井立阳, 叶丽华,等.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的水文模拟对比分析[J]. 水利学报, 2005, 36(6):759-763.

张行南, 况惠恒, 吴一鸣. 南京站实时潮位预报系统研制[J]. 水利科技与经济, 2005, 11(8):487-489.

张行南, 安如, 张文婷. 上海市洪涝淹没风险图研究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5, 33(3):251-254.

高龙华, 张行南. RS和GIS支持下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评述[J]. 中国水土保持, 2005(11):36-39.

发文, 张行南, 冯平. 洪水灾害避难系统研究[J]. 灌溉排水学报, 2005, 24(6):64-67.

张行南, 李发文, 夏达忠. 水利信息化数据共享研究[J]. 现代测绘, 2005(s1):32-33.

张行南, 程晓红. 网格法在流域面雨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[J]. 东北水利水电, 2005, 22(5):16-17.

张行南, 李发文, 夏达忠. 水利信息化数据共享研究[C]// '2005数字江苏论坛. 2005.

马进荣, 张晓艳, 张行南. 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中的热上浮效应[J].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, 2005, 2005(3):37-40.

发文, 张行南, 杜成旺. 基于GIS和数学形态学的洪水淹没研究[J].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, 2005, 25(6):14-16.

朱星明, 张行南, 白婧怡,等. 水利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理论的应用探讨[J]. 水利学报, 2005, 36(8):946-949.

李发文,张行南. 防洪避难安置区可持续发展研究[J]. 人民黄河, 2005, 27(11):15-16.

张行南, 夏达忠. 聊城市防汛抗旱信息管理系统[J]. 东北水利水电, 2005, 23(6):35-36.


张行南, 耿庆斋, 逄勇. 水质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的集成研究[J]. 水利学报, 2004, 35(1):90-94.

井立阳, 张行南, 王 俊,等. GIS在三峡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[J]. 水利学报, 2004, 35(4):15-20.

立阳, 张行南, 郭亨波. 面雨量计算方法对小流域暴雨洪水模拟精度的影响[J]. 水电能源科学, 2004(3):37-39.

张行南, 叶丽华, 井立阳. 基于DEM的流域流水网对比分析[J].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, 2004, 24(3):1-4.

刘建芬, 张行南, 唐增文,等.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空间分布研究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4, 32(6):614-617.

李发文, 张行南, 费良军. 基于MATLAB的BP网络预测膜孔直径对膜孔交汇入渗的影响[J].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, 2004(2):31-32.

高龙华, 张行南. 基于SPOT-5影像的河网结构知识挖掘研究[J]. 国土资源遥感, 2004, 16(4):33-35.

张行南, 郭亨波, 倪斐,等. 滩涂数字地形模型的建模与应用[J]. 国土资源遥感, 2004(1):73-77.

发文,张行南. 长兴岛防洪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研究[J]. 人民长江, 2004, 35(10):33-34.


耿庆斋,张行南, 郭亨波,等. 地理信息系统与一维水质模型的集成开发[J]. 环境科学与技术, 2003, 26(b12):35-36.

李发文,张行南, 费良军. 膜孔多向交汇入渗影响因素试验研究[J]. 灌溉排水学报, 2003, 22(3):44-48.

陆桂华, 陆宝宏,张行南,等. 洪水对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影响评价方法研究[J]. 水科学进展, 2003, 14(4):480-484.


陆桂华,张行南. 高新技术在水利行业的应用研究展望[J]. 水利水电技术, 2001, 32(1):53-56.

张行南, 井立阳, 刘建芬. 水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1, 29(4):38-44.


张行南, 李红. 中国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[J]. 水利学报, 2000(3):1-7.

张行南, 齐晶, 张丽. 流域流水网推导方法[J]. 河海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 2000, 28(1):26-31.


罗健, 龚静怡, 张行南. 九龙江口及厦门湾悬沙分布和输移沉积的多时相遥感分析[J].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, 1999(4):368-376.


张行南, 李纪人. 淮河中游防洪决策知识库[J]. 水文, 1998(4):1-5.